一歲兩個月的笑希希,已經走得很穩,可以自己出門逛街去了無論是肢體動作和表達能力都進步神速,有種想要和大人平起平坐的企圖心。

每天早上一起床,就會賣弄她目前學會的語彙,對著媽媽發號施令,按照心情點播「ㄋㄟㄋㄟ」(表示肚子餓)、「襪襪」(表示想穿鞋襪下床散步)、「爺爺」(表示想出門去玩,因為每次出門都會和樓下的管理員爺爺打招呼),頤指氣使的模樣頗有乃父之風。

 
自從某次出門前自動幫媽媽拿鞋子,獲得大人的讚賞和鼓勵之後,家裡的鞋櫃變成她的玩具,經常可見爸爸媽媽的鞋子躺在客廳裡屍橫遍野,媽媽得一隻一隻收拾,還不時要阻止她用手去碰黑黑的鞋底,家務量遽增。

非常喜歡玩電話,有時會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,偷偷把無線電話拿來放在耳朵旁邊,享受模仿大人的樂趣。但她知道玩電話是不對的事情,一旦被媽媽發現了,就會露出作賊心虛的表情,急忙把電話放回去。有一次,我發現她在玩電話,開玩笑地問她:「為什麼要拿電話?有人打電話給妳嗎?」她可能以為只要有人打電話給她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講電話了吧,竟很認真地對著話筒說:「喂,媽媽……」假裝自己在講電話,叫人好氣又好笑!

自主意識越來越強,不喜歡受人擺布,所以大人經常會問她:「來吃飯了,好不好?」「去洗手,好不好?」「再玩一會兒就去睡覺了,好不好?」對於不想做的事,她一概當耳邊風;相反的,若是她回答「好......」,表示同意了,就會乖乖合作。這對媽媽來說,也未嘗不是好事一件,先了解孩子的想法,再順著孩子的個性去引導他,因此我們多半能夠和平共處,相親相愛。

 

一歲多的孩子,已經能夠認知大多數具體的事物,同時對於抽象的東西,也具備了相當的理解能力。有一天晚上,我幫希希洗好澡,在床上用毛巾擦乾身體時,我順口問她:「有沒有愛媽媽?」她想了想,像是聽懂了我的話突然抬起頭來,把嘴巴靠近我,很用力的親了我一大口,讓我又驚喜又感動。原來她已經能理解什麼是「愛」,而且知道用「親吻」來表達「愛」。

回想從懷孕開始,我經常提醒自己,要讓孩子知道我愛她,所以我常常對她說:「媽媽愛妳。」希望她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裡成長。但現在,我更明白,原來媽媽也同樣渴望孩子的愛,比起一個「偉大愛孩子的媽媽」,「被孩子愛的媽媽」,聽起來好像更幸福。

我期盼我的孩子,不要只習慣被愛,而要成為一個懂得付出愛、去愛人的人。父母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,除了愛以外,更是賦予孩子愛人的能力。因此,通常晚上睡覺前,希希吸著手指準備入睡時,我會摸著她的頭,這麼為她禱告:「親愛的天父上帝,求祢使用希希,讓希希可以把喜樂帶給有需要的人,也求祢給她一顆愛上帝、也愛人的心,讓人們可以藉由她認識祢的愛。奉耶穌的名禱告。」這時候,希希就會把拇指從嘴巴裡伸出來,張大嘴巴很清楚地說:「阿們。」

這麼小的孩子,怎麼可能聽得懂這麼艱深的禱告詞?我想,或許是因為小孩有顆單純的心,所以比大人更容易和上帝對話吧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shi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